最新消息
標題 馬公種原庫與各界共創榮景 澎湖「類保護區」尖翅燕魚放流活動 發佈日期 110/09/27
連結網址 附件下載
內容
亞澎遊艇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訂於110年9月27日11時,在澎湖亞果遊艇碼頭(原第一漁港)辦理尖翅燕魚吋苗1萬尾(以上) 放流活動。

全國最大遊艇休閒品牌亞果集團所屬子公司-亞澎遊艇開發公司於105年與縣府簽訂「澎湖縣第一漁港遊艇泊區整建營運移轉案」整建暨營運契約,活化再造馬公第一漁港,經過幾年來的維運整建,目前馬公第一漁港港區生態功能如同「類保護區」,除了汙水截流整治之外,其他漁釣捕撈也都進行管制,目前港區生物多樣性、底質、水質現況都較過往顯著改善。

本次放流的物種-尖翅燕魚,本地俗稱「店窗、鍋蓋」(台語),為澎湖海域廣泛分佈的原生物種。幼魚外型討喜,具有延長的背鰭、腹鰭及臀鰭,性喜模仿枯葉,常在海面遮蔽物處出現,長成後則群集棲息於天然礁或人工魚礁區,亦可與潛水遊憩者親近,極具遊憩價值。此外經濟價值亦高,為量少但美味的食材。

由於水產試驗所多年來進行物種放流工作,針對成效評估的部分會是放流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今日同步亦在澎湖其他海域進行同規格、同物種2萬尾(以上)的放流,共計3萬尾,主要目的是進行類保護區以及其他棲地放流成效比較,想藉由首次這樣的操作,了解在尖翅燕魚幼魚泳動避敵能力較弱的階段,放流在類保區的環境,是否有助於提高整體的存活比例。

往後水產試驗所亦將持續針對物種放流最適操作方式進行優化,針對放流數量、放流時間、輔具使用、物種棲息覓食等偏好、人為管理有無、夥伴關係建立等等方式,著手提升放流的效益,以達到資源豐裕的目的。